汉语中动句的语法化历程和演变机制
汉语中动句的语法化历程和演变机制 蔡淑美 本文以"P+V起来/来/着/上去+VP2"为代表,细致梳理了汉语中动句的语法化过程,发现它的形成既是话题结构构式化的产物,又是在类推和重新分析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这几种力量常常相互配合,文章借此对构式语法化的合力机制作出说明。
View Article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发展
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发展 蔡淑美 本文通过系统考察汉语广义中动句在共时层面上的句法分布情况,尤其注重构式的句法配置及相关构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构拟出该构式在共时平面上逻辑推演的虚化过程。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是其历时发展不同阶段的缩影,因此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它的历时演变过程,并验证了共时构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View Article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句法性质
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句法性质 蔡淑美 学界在"P+V x+VP2"是否为中动句、属于何种句法结构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文章首先梳理了关于这类构式的定性研究,然后立足于汉语实际语料来考察其句法属性问题。我们认为"P+V...
View Article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徐晓望 【摘要】 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徐晓望当黑格尔提出海洋文化概念的时候,在他看来,海洋文化是使西欧区别于东方诸国的文化特征。这一结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类发展史———尤其是东方历史知识贫乏的基础上的。遗憾的是,这一观念曾在中国流行一时,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
View Article厦门海洋文化建设的思考
厦门海洋文化建设的思考 林瑞才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陆文化产生于躬耕垅田的农耕经济,而海洋文化则是发展于通过海洋的商业活动。500年前,海洋搭起了世界真正的桥梁,世界上的大国崛起表明,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海纳百川",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开拓、包容和进取,其与大陆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文化开放热烈,强 更多还原
View Article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优秀汉语教师特征研究
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优秀汉语教师特征研究 黄启庆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数量初具规模,质量提升迫在眉睫。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专业素质、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和队伍建设研究较为成熟,但教师个体专业情意、专业发展途径和目标亟需关注。国际汉语教师选拔、培训、派出和评价等实践活动尚缺乏理论支撑。新的形势需要我们对优秀汉语教师进行研究。...
View Article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的自反性研究
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的自反性研究 黄露莹 本文单纯从语义角度,将“自反性”定义为:在事件场景中,动作发出者(或曰施事)和动作能量影响的对象(或曰受事)具有同一性。“施事受影响”和“施受是否合一”是判断一个结构有没有自反性以及建立自反性的分类层级体系的两个核心要素。...
View Article汉语广义中动式的结构、功能和历时演变
汉语广义中动式的结构、功能和历时演变 蔡淑美 Chinese extended middle construction, as in “zhe liang che kai qilai hen kuai” (This car drives fast) is found primarily in spoken Chinese. The intriguing semantic relations and...
View Article试论唐后期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
试论唐后期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 陈明光 【摘要】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我在《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体制》一文中已有所申论。这里拟就两税法改革与唐后期的“随户杂徭”的关系略陈管见。...
View Article孙吴封爵制度商探
孙吴封爵制度商探 陈明光 【摘要】关于孙吴的封爵制度,近年已有一些论著论及,都认为它是一种具有财政经济意义的制度。如《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的《孙吴奉邑制考略》一文称之为“封爵食邑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六朝经济史》一书把“封国、食邑”视为孙吴维护和培植土族地主的具体措施。不过,经重新检索有关史料,我觉得以上论断尚值得商榷。...
View Article皇帝·宰相·宦官——晚唐中枢权力分配格局变动述略
皇帝·宰相·宦官——晚唐中枢权力分配格局变动述略 陈明光 【摘要】在晚唐,因为宦官形成了一股左右政局的强大政治势力,所以中枢权力分配格局呈现三元化,即一是皇权;二是相权,代表南衙百官集团;三为权宦,代表北司宦官集团。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
View Article也谈唐代的“量出制入”
也谈唐代的“量出制入” 陈明光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量出以制入”这一财政短语是由唐朝人首先概括出来的。所以,唐人首次揭橥的“量出制入”的财政内涵究竟是什么?其实践又是怎么一回事?颇受当今不少学者瞩目。《文史知识》1996年第1期发表《唐代的“量出制入”》一文,...
View Article